科普基地2023 时间:2024-06-21
他爱国、爱桥 所以建造钱塘江大桥 他爱国、爱桥 所以挥泪炸毁钱塘江大桥 他只留下一句话: “抗战必胜,此桥必复!” 他就是“中国桥梁之父”—— 茅以升 “人的一生 不知要走过多少桥 在桥上跨过多少山和水 欣赏过多少桥的山光水色 领略过多少桥的诗情画意” 桥,贯穿了茅以升生命各个阶段 是他求学海外争分夺秒 为之拼搏的青春梦想 是战火纷飞中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是建设年代攻坚克难一往无前的使命担当 …… 今天 让我们一起走进 他与桥的那些故事 少年立志奋斗,青年彼岸扬名茅以升1896年1月9日生于江苏镇江祖父茅谦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心的读书人他为孙子取名“以升”意思是既希望家业昌盛更希望国家升平 1905年,茅以升9岁时家乡秦淮河上举行龙舟大赛一座年久失修、名为“文德桥”的桥梁因众人挤压而坍塌人员伤亡惨重其中就有他的同学这一不幸事件沉重地压在茅以升心里他暗下决心:一定要造出结实牢固的桥自此,茅以升对“桥”处处留心外出时,只要看到桥不管是石桥还是木桥他总是从桥面到桥柱看个够读书时只要遇到描写桥的句子和段落都摘抄出来看见有桥的画也收藏起来后来当他得知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敢为人先、不畏艰险建成京张铁路后梦想的轮廓逐渐清晰:要以詹天佑为楷模出洋留学深造掌握尖端技术立志为国建造新型大桥在科学救国的道路上他一路笃行1912年初中学毕业的茅以升远离家乡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南交通大学前身——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土木系4年间,他记了200多本笔记并以全国第一的成绩考取清华学堂官费留美研究生赴康奈尔大学桥梁系攻读硕士学位在美国康奈尔大学20岁的茅以升刚入校时备受质疑但通过不懈努力仅仅一年后他就取得了硕士学位为进一步丰富造桥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茅以升决定半工半读在实习的同时报考了卡耐基梅隆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他每天4时起床乘火车赶往匹兹堡桥梁公司实习工友休息时,他做功课晚上到夜校学习他有时在图书馆看书太入神竟被管理员锁在屋子里他再次以勤奋证明了自己30万字博士论文《桥梁框架结构的次应力》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其科学创见被称为“茅氏定律”直到今天学校仍以这位杰出校友为荣2006年4月卡耐基梅隆大学在校园里专门竖立了茅以升的雕像以纪念该校历史上首名工学博士这是该校建校百余年来第一尊人物纪念雕像也是美国大学校园里的第一座中国人塑像1919年12月面对多家美国知名学府和桥梁公司的盛情相邀茅以升毅然决定回国“纵然科学没有祖国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我是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茅以升决心要为祖国奉献自己全部的知识和才能在祖国的江河上架起长虹钱塘江上造奇迹,国人建桥当自强1933年3月怀着拳拳报国心的茅以升接下被外国桥梁专家称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主持建造钱塘江大桥钱塘江是著名的险恶之江上游时有山洪暴发下游常有海潮涌入台风天则浊浪排空故而老杭州人以“钱塘江造桥”来形容一件不可能的事当时,茅以升37岁已经是北洋大学的校长应该说是功成名就了如果桥建不好他可能会身败名裂但建桥又是他从小的愿望也是他到美国深造的原因当时,中国多座大桥均为外国人设计建造:德国人建造了黄河大桥俄国人建造了哈尔滨松花江大桥日本人建造了沈阳浑河大桥美国人建造了珠江大桥……难道中国人自己不能建造大桥吗?想到这,茅以升“让现代化大桥飞越天堑去打破洋人诬蔑我们的谎言”的决心更加坚定了茅以升再一次放弃了平稳安逸的生活从北洋大学辞职专心建大桥他说自己应该履行工程救国之责用学到的造桥技术报效国家1934年11月11日钱塘江大桥举行了开工典礼1935年,大桥正式开工兴建但不久便迭遭各种困难:江底淤泥又滑又厚,木桩一打就裂水流湍急,600吨重的沉箱一入水就如脱缰野马般难以驾驭再加上正值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的飞机时常在上空盘旋……钱塘江大桥开工典礼面对重重险阻茅以升说:“钱塘江大桥的成败不是我一个人的事而是能不能为中华民族争气的大事!”建设中茅以升不顾个人安危冲在一线差点死在日军的轰炸之下淹死在水里为确保精确度茅以升坚持自己下到沉箱内一根根摸查点数桥梁上的每根钢架、每个铆钉他也都要亲自验收这种一丝不苟、亲力亲为的作风鼓舞了建桥工人的士气也确保了大桥施工质量和进度他发明了涉水法、沉箱法、浮运法破解了一个个技术难题……并为中国培养了最早一批优秀的桥梁专家工程虽难,人心却齐工人们不顾头顶飞机轰炸夜以继日地赶工终于建成了全长1453米双层公路、铁路两用的钢梁桥1937年9月26日清晨4时一列火车从大桥上驶过钱塘江铁路桥通车这是茅以升终生难忘的时刻:历时两年半克服了80多个重大难题耗资160万美元中国人最终打破了国外专家的断言建成中国人自己设计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结束了中国近代大桥设计和建造由外国人包揽的尴尬历史为中国现代桥梁史翻开崭新一页据统计,在开通的89天里数百万人通过钱塘江大桥而得救通过的军用民用物资价值远远超过建桥总投资为抗击日本侵略者作出了巨大贡献挥泪炸桥为抗日,为国复桥大丈夫然而,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华大地已经安放不下这座伟岸的桥梁诞生于淞沪会战炮火中的钱塘江大桥注定要成为悲怆历史的见证者!视频来源:西湖之声1937年11月16日为阻断侵华日军南下茅以升接到炸毁大桥的消息收到消息的茅以升心情沉重地说出“造桥是爱国,炸桥也是爱国”一语未尽,热泪夺眶而出茅以升深知钱塘江大桥对于交通运输的重要性绝不能让这座中国人费尽心血建立的大桥为日本人服务他早在大桥建设时就做了一个方案在14号桥墩上挖了一个可以装炸药的长方形的洞装填炸药、装好雷管、接好引线……1937年12月23日17时当隐约可见的日寇骑兵奔向桥头时一声下令——起爆!天崩地裂的巨响之下历经925天夜以继日紧张施工的钱塘江大桥在建成仅89天后被炸成废铁日本著名的桥梁专家尤勇和夫当年作为工兵跟着日本部队一起来看大桥损毁状况看了之后,他认为凭日本当时的桥梁建造技术无法修复日军只能望桥兴叹改乘小船过江大部队和骑兵却无法过江这样大大阻碍了日军南进的速度钱塘江大桥通车仅仅89天,就被炸断茅以升挥泪作了“别钱塘”七绝三首其中之一是“陡地风云突变色炸桥挥泪断通途五行缺火终来火不复原桥不丈夫”茅以升后来说炸桥的心情“就像亲手掐死自己的儿子一样”他悲愤地在书桌上写下“抗战必胜,此桥必复” 为阻止日军修复大桥茅以升随身带走建桥的14箱资料随后多年他离浙江、进湖南、入贵州上四川、到上海最后回杭州万里逃难多次遭遇敌机空袭资料却未有丝毫缺损“抗战必胜,此桥必复”造桥人茅以升在此刻实现了他的诺言——1946年,钱塘江大桥修复重建此时的大桥满身创伤,损毁严重当时正值国民党统治日益瓦解时期经济崩溃加剧,人心浮动因此工程进展非常缓慢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钱塘江大桥在1948年终于修复完成这座雄伟而壮丽的大桥又一次屹立在祖国的大地上自建成至今钱塘江大桥服役时间远远超过了当初预计的50年寿命如今仍屹立在钱塘江上是名副其实的“桥坚强”1987年91岁的茅以升最后一次登上钱塘江大桥此时的他视力已经模糊靠着钱塘江大桥的栏杆他仔仔细细地抚摸桥架如同一位至交老友静默无言新中国成立后茅以升又参与修建了武汉长江大桥1957年10月15日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长江大桥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桥”的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成为我国贯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长江历来被称为“不可飞渡”的天堑而就在这滔滔长江上茅以升架起了雄伟的人间彩虹再多的艰难险阻都被他看作是不断前进的垫脚石60多年过去了历经各种考验武汉长江大桥老而弥坚风骨依然武汉长江大桥在这之后茅以升又参与了新中国多座大桥建设工作在中国桥梁建造史上他的名字如同一座丰碑永远屹立在一座座大桥之上架起传播与交流的无形之桥在茅以升眼里桥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早在20世纪30年代茅以升就提出了“科学绝不仅仅是科学家的事只有让广大群众懂得科学才能提高整个国家的科学水平”他认为科普工作是实现科技大众化的起步是改造自然、解放生产力的头等大事由此,他撰写了大量科普作品引导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 桥不仅是工程,也是文化茅以升曾在中外报刊发表文章200余篇主持编写了《中国古桥技术史》及《中国桥梁——古代至今代》等著作其中《中国石拱桥》一文入选中学课本将充满中国人民智慧结晶的桥文化呈现给了无数年轻学子 茅以升一生从事数十年的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桥梁工程人才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率领中国科技代表团访问过14个国家为促进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和各国人民的友谊辛劳奔波晚年的茅以升依然致力于为祖国统一“搭桥”而这也一直是他魂牵梦萦的一桩心事他提出联系中国科协把国外先进的学术、科技成果引进祖国为侨居海外的华人报效祖国架起一座通畅之桥92岁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生于饱受列强欺凌的晚清成长于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茅以升见证了中国大地20世纪上半叶的风云际会更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他热诚拥护党的领导坚定地认为:使中国站立起来、走向强大的力量正是中国共产党自己要在“总工程师”指挥下兢兢业业、施工劳作1962年,66岁的茅以升向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入党申请周总理爽朗地笑着说:“当然欢迎你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像你这样中外知名的科学家是入党好还是留在党外更便利于工作?应该慎重考虑”经过反复思量茅以升决定留在党外做“党外布尔什维克”此后20多年茅以升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运用自己在国内国际的影响力在联系和推动海内外人士积极参加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等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视频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1985年11月22日考虑到自己的身体状况90岁高龄的茅以升正式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已年逾九十能为党工作之日日短而要求之殷切期望与日俱增……为此特再次提出申请我愿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字里行间是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对中国共产党的无限向往与信任沁润着的是对祖国和人民深沉的爱1987年10月12日上午在中共中央统战部礼堂会议室茅以升的入党宣誓仪式在这里举行时年92岁的茅以升在党旗下高举右手一字一句,铿锵有力地宣誓入党实现了一生的夙愿此时的他激动得如同一个29岁的热血青年一生为祖国江河架桥为科技与人民架桥为海内外科技人员架桥为祖国统一架桥茅以升也为自己架设了一座由爱国主义者通向共产主义者的人生之桥!1989年11月12日
他爱国、爱桥
所以建造钱塘江大桥
所以挥泪炸毁钱塘江大桥
他只留下一句话:
“抗战必胜,此桥必复!”
他就是“中国桥梁之父”——
茅以升
“人的一生
不知要走过多少桥
在桥上跨过多少山和水
欣赏过多少桥的山光水色
领略过多少桥的诗情画意”
桥,贯穿了茅以升生命各个阶段
是他求学海外争分夺秒
为之拼搏的青春梦想
是战火纷飞中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是建设年代攻坚克难一往无前的使命担当
……
今天
让我们一起走进
他与桥的那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