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随《新基础教育》的实施与推进,数学教研组开展的以读新基础理论读物分享为主,落实整合教学知识结构为支撑的教研活动,本次是继上周一年级组教师开了一个好头之后迎来的二年级组教师做线上的交流和分享。
本次教研分两大阶段:首先是由能映辉老师通过阅读了《备课的变革》一书中的导论部分将自己的感悟带给大家作为分享,她将分享的内容取名为“育主动发展的人”。
一个孩子除了在家庭中接受一定的家庭教育,最主要获得知识的途径是在学校,是在课堂,因此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很关键,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就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就是教学活动实施的前期准备,许多教师称之为备课。
在分享中提到教学设计能为课堂教学过程的展开与推进提供蓝图,它不仅要为形成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提供前提保证,更要为促进课堂教学中的“人”的主动发展提供前提保证。因此教学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新基础教育,教师应把学科知识作为育人的资源和手段努力追求,通过学科教学实现“育主动发展的人”的目的,以此为导向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究,教学设计直接影响教学实践行为的决定因素。
书中的导论分析了:
一
以往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以往的教学设计中十分突出的强调三中心轮,以知识教学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专注于“备”教材、教案、教学程序、标准答案,最重要的“人”的因素被忽视;
二
改革过程中遭遇的新问题:对新的理念忙于“贴标签” 使课堂教学形成“快快走过场”的过程,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发展的空间也就非常有限,所设计的情境之间没有本质的联系,教师对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关系的认识存在偏差,形成套版模式,教师应该把那种机械封闭的硬性预设转变为一种灵活开放且又为教学过程实施留有弹性空间的预设;
三
如何从旧教学设计向新的教学设计转换:设计强调教学对于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价值、包含性、综合性和有机性。教学内容本着“育人”的资源与手段,整合知识结构,将课堂教学的各种要素进行综合,使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有机融合。
第二阶段:二年级各位老师对本册教材中所涉及内容将如何进行知识结构的整合处理提出自己想法并和大家进行分享交流。
段雅娟老师根据新基础教育理论和宗旨,结合教材内容对以下知识点进行了整合。将表内除法(一)和表内除法(二)合并为一个单元,原来需要15课时的整合后减少了5课时,用口诀求商将两单元同类内容整合教学,先解决好算法和算理,再熟练技能,体现教结构和用结构,其次对单元教学进行了调整,先上数与代数的内容再上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统计和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巩固除法计算,之后再上第五、六单元,同样遵循着巩固计算的同时进行着其它单元的学习。
郑少萍老师主要是对表内除法(一)和(二)的整合进行了介绍,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整合在一起,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整合在一起,第5单元混合运算例1和例2进行了整合。
白丽老师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将这次疫情线上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将本册书数的数与代数2、4、5、6、7单元的内容也是本册的重点都留到学生返校再进行学习,通过互动提升学习效果,对第2和4单元进行了一个跨单元整合的介绍。
教研组长田老师结合几位老师的分享交流进行了点评和总结,每一位老师都准备的很充分,分享的很具体,在实际中可以将每位老师不同出发点的整合统一在一起,利用老师们的优点形成一个具体可操作的措施加以课堂的实践。三位老师对知识结构的整合与梳理给了大家很大的启发,这并不仅仅局限于同一单元或同一册教材,可以是跨年级,可以是跨学科等等。
最后向书记发言,根据现在疫情的动态提醒每一位教师,我们的线上教学还要继续,每一位教师都不能放松,确保线上教学的质量关,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教学都要利用好课堂时间重视学生的七大学习培养:提问、倾听、表达、对话、合作、批判、反思,做到“真”与“实”,并加强线上教学后台的管理和监控,考勤要抓实。
来 源:五华区外国语实验小学
撰 稿:能映辉
审 核:教学处
终 审:行政办
推 送:杨俊东
时 间:2020年4月7日
大家都在看
【线上学习分享】陌上花开 静待回归——五华外小三年级第四周线上教学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我知道你在看哟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五华区外国语实验小学):【教研简讯】《备课的变革》读书分享和教材结构处理——五华外小教师开展线上教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