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祥琬
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
为我国氢弹试验立下汗马功劳
之后,为了国家需要
杜祥琬又从氢弹理论转行研究激光
他说自己的人生诉求
杜祥琬和同事用一把尺子
核算出了氢弹原理
1964年10月16日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这一年,杜祥琬从苏联学成回国
被分配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与邓稼先、周光召、于敏等人
在经历无数次失败后
终于摸清了氢弹原理的基本思路
1967年,我国首颗氢弹爆炸成功
那段艰苦但充实的岁月
也成为杜老一生的珍藏
至今,他的书房里还保留着一把
还有当年的战友
“邓稼先接到任务出发前
对妻子说
‘这事很重要了
为专心搞科研
他两次拒绝领导提拔
完成使命不久后
杜老从氢弹理论转行研究激光
在上世纪80年代
我国对激光这个全新的领域了解不多
但杜祥琬和同事们找准薄弱环节
因成绩突出
领导曾两次想提拔杜祥琬
担任领导职务
但为了把更多精力用于科研
1991年,杜祥琬担任国家“863计划”
激光专家组首席科学家
数十年后,激光制造
已成为科技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父亲的家国情怀
一直影响着他
早在1926年初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曾先后担任北京大学党支部书记
中共北平市东城区委负责人
组织了一系列革命活动
可直到去世,他也不曾向儿子
讲过曾为党做过的贡献
后来杜祥琬还是从一本书中
杜祥琬投身科研、报效祖国
“当时他知道我学的是核物理
知道这个方向中国很需要”
杜祥琬说,父亲的家国情怀
一直深深影响着自己
“上一代到我们这一代的使命不一样
但是要担当使命
致敬家国情怀!
编审:罗凤莲
终审:王慧卿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五华科普):【科学家风采】杜祥琬院士:使命担当,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