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办教育的永恒主题。
2020年9月18日,我校为推进“新基础教育”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能力,开展了“新基础教育”研讨课。
参加本次研讨活动的有:复旦大学徐冬青教授、云南师范大学张向众教授、五华区教体局陶韵佳副局长、莲华小学贺迎冰校长、先锋小学胡开炳校长、昆明萃智教育集团理事长蔡永佳先生、中华小学书香门第分校张家望校长、我校赵红坚校长、向虹书记、赵克娇副校长及我校全体教师。
课堂教学
我校段超老师和二年级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堂演唱课:《时间像小马车》。
段老师把“新基础教育”的理念融合到课堂设计中,把欢快的情绪与歌词内容结合,为大家带来了一堂精彩的课程。
同学在段超老师的带领下清晰地感知与表现旋律走向及音高变化。通过《时间像小马车》一课,同学们在课程中认识到了时间的宝贵。
接下来,我校马芬老师带领三年级的同学上了一堂演唱课《老师呀请你别生气》。
马老师的课堂贯彻了“新基础教育”理念,课程以富有旋律感的Rap为同学们引入了一堂丰富多彩的课堂。
在课堂中马老师以自身魅力带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在课程环节中不断开拓学生的思维,以有意义的环节带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传授知识。
今天是“918”,在课程中马老师组织同学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吾辈自强,勿忘国耻”,并全体默哀。
诊断评课
课程结束,针对段超老师和马芬老师的两堂课专家进行了评课。
首先,段老师和马老师为课程进行了说课,并进行了自我反思。
两位老师分别阐述了在课堂中发现的问题还有自身的不足。
徐冬青教授、张向众教授向两位授课老师提问。
“音乐课学的是什么?是课本知识?还是让学生高高兴兴走出教室?值得各位教师深刻的思考。
各校代表教师对段超老师、马芬老师的课进行评课。指出两位老师在课堂中优点,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为两位老师提出了建议。
两位教授为两位教师的课进行评课,教授围绕育人价值,提出:在课堂中“当我们突出学生为本时,课堂教学中教师干脆就“靠边站”;当我们需要开放时,则课堂教学就出现“放而不收”的“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局面……”等问题使教师们都陷入沉思。
徐冬青教授指出:教师不能忽略学科对于“常人”和“公民培养”的价值,同时也不能忽视人的生命本能的表现所呈现出的全部人格体现的真诚、投入、期待、兴奋所需要的宽容、安全、激励与要求乃至根本意义上的爱和尊重。
最后,徐冬青教授为音乐学科的教学提出三个大点:
一、生命性。生命实践是“新基础教育”的核心概念,也是以此建构的“生命∙实践”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二、综合性。育人价值作为一个整体性的概念,其提出的目的就是为了促使我们老师在实践中的价值意识和价值自觉,通过价值意识和价值自觉的唤醒,进而提升价值开发的能力。
三、创造性。模仿即创造,表现即创造。
综合之境,融通之美
下午,徐冬青教授以“综合之境,融通之美”为主题,针对综合学科,在“新基础教育”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的实践总结、研究成果为教师们开展了培训。
徐冬青教授提出21个关键词,每一个词都是在教方法、解答疑,都是在帮助教师在“新基础教育”的道路找到目标,找到方向。还通过对上午的两堂音乐,提出综合学科的12条核心素养。
教师们在徐冬青教授的分析引导下,对“新基础教育”、综合学科有了进一步的深刻的了解。
“美育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在日后的教学中,教师定会努力提高自身的美学经验,课堂做到“六有”、“四问”。
本次研讨课为老师们提供了成长的平台,两位授课老师在两位教授和多位老师的评课中发现自己课堂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改进课程中出现的不足,完善课堂,在今后的教学中必定能带给同学们更加优质的教学。
来 源:五华区外国语实验小学
撰 稿:罗悦萌
终 审:教研部
推 送:杨俊东
时 间:2020年9月19日
往期精彩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五华区外国语实验小学):【生命·实践】五华区外国语实验小学“新基础教育”研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