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辽宁丹东山城村的
13岁男孩张德胜
在废纸堆捡到一本1953年出版的旧书
《战斗在朝鲜》,
就在他随意翻看这本书时,
其中的一页让他大吃一惊!

《奋战在危急情况下的副排长孙景坤》,
书上讲的这个人,
不就是村里的老孙大爷么?!
小张德胜兴奋极了,
他怎么也想不到,
自打他记事起就在村里扛着锹、
带着大家伙开荒种地的老孙大爷,
竟然是在抗美援朝战场
九死一生、战功赫赫的战斗英雄!
13年后,1981年的一天,
在距离丹东300公里的吉林通化,
一早去杨靖宇烈士陵园上班的
20岁小伙子徐永军,
同样因为眼前看到的一幕
大吃了一惊:
坐在陵园门口的看门大爷,
竟然是自己的老父亲徐振明!
他一时想不明白,
半年前,还没离休的父亲
可是这座陵园的“一把手”!

时光又过去了将近40年,
当了60多年农民的孙景坤和
为杨靖宇烈士守陵60多年的徐振明,
已分别是96岁和95岁高龄了。
在很多人的眼中,
他们,
一个是种了一辈子庄稼的农民,
一个是一辈子守护杨靖宇陵园的守陵人,
这样的身份,
似乎早已跟“英雄”二字
没有了关联……
殊不知,
这再普通不过的身份背后,
却是用鲜血和汗水浸透的英雄本色!
孙景坤
徐振明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岁月改变山河,时间冲淡记忆,






为了这个陵园,
徐振明已经奉献了半辈子,
还是为了这个陵园,
他宁愿从所长变成看门大爷,
也要继续守下去!

孙景坤、徐振明,
从战斗英雄到平民百姓,
他们,
一个将余生献给了家乡热土;
一个将一甲子的时光
献给了陵园、为英雄守陵……
然而,这样极致的奉献背后,
却是他们对自己、
对家人的极度苛刻……
孙景坤有7个儿女,5个是农民。
那些年,常有单位来村里招工,
可当生产队长的他
把名额匀出来让给别人,
偏偏就是不给自己的子女!
大女儿孙美丽身患小儿麻痹症,
电话局招一批话务员选中了她,
“俺爸一看名单上有我,
就硬给拿下去了……”
三女儿24岁时也被工厂选上,
也是因为孙景坤的阻拦没能去成。
眼看招工的路走不通,
大儿子孙富贵报名参了军,
唯独这一次他没拦着……
很长一段时间,
儿女们都无法理解孙景坤的做法。
抱怨父亲耽误了自己一辈子,
“恨”父亲对亲人太“苛刻”……
跟孙景坤一样,徐振明的做法
也让儿子极度不满!
1980年,当了22年所长的徐振明
即将从陵园离休,
刚满18岁的徐永军即将高中毕业。

就在儿子憧憬着毕业后学一门手艺
到外面的世界闯一闯时,
父亲要求他接班,到陵园上班去。
18岁,人生才刚刚起步!
徐永军死活不答应,
在被父亲打了一顿之后,
父亲毫不客气地对他说:
你必须去,这事没得商量!

跟徐振明斗争了整整一年,
徐永军最终还是去了陵园上班。
本打算混日子的他
每次看到自己的老父亲,
穿着一身旧军装,
夏天顶着炎炎烈日、
冬天顶着东北刺骨的寒风,
腰板笔直地在陵园的大门口,
总是心里一颤,既心疼又感动……
在父亲徐振明感召下,
徐永军把陵园当做家,
跟父亲一起,两代人赓续接力,
守护杨靖宇烈士陵园60多年。
徐振明90岁时,
基本失去了生活自理的能力。
儿媳在帮他擦身体时,
看到了他背上碗口大的伤疤。
那一天她才知道,
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的父亲,
曾经被炮弹炸伤过。
儿媳的眼泪掉了下来,
那一刻,她终于理解了
丈夫和父亲两代人为英雄守陵的选择,
也理解眼前这个老头儿,
一辈子的倔强和怪脾气坚守!

这些年,孙景坤的子女,
也渐渐理解了父亲,
尤其是当过兵的大儿子,
当他穿上了被父亲视作生命的军装时,
他明白了父亲:
一个经历过太多生死的军人,
一个为了国家和民族
可以随时随地牺牲的军人,
他总觉得自己比不上牺牲的战友,
他总觉得自己就应该为这个国家
做的更多、奉献更多……

孙景坤、徐振明……
舍生忘死、浴血奋战,
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
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
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光辉典范。
孙景坤、徐振明……
所有历经战火硝烟的老兵们,
他们掩盖身上的伤疤,
深藏挂在胸前的荣誉,
一个个战斗英雄“消失”了,
一个个为祖国、为人民
无怨无悔奉献一生的平凡英雄
挺立了起来……

今天,像他们一样深藏功名的老英雄
还有很多很多。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
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10月25日是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纪念日。
向那些用鲜血染红金达莱花的
烈士们致敬!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进入《时代楷模发布厅》
央视频直播间
↓↓↓
■ 往期回顾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时代楷模发布厅):岁月无声、英雄无悔!今天向这两位永葆革命本色的抗美援朝老英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