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校引进“新基础教育”以来,在专家、教授和校领导的引领下,我们英语组的全体老师积极学习“新基础教育”理念,努力探索新基础研究之路,用先进的理念指引自己的日常课堂教学。认真组织和规划每周的组内教研形式,不断分享经验,总结反思,在学习和研究新基础教育的道路上奋勇向前。
当得知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研究院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张向众教授将于2020年9月25日下午莅临我校参与英语学科研讨课交流活动的消息时,我们组内成员既激动又紧张。为了在研讨课上呈现“新基础教育”的课堂, 尽最大的努力把课上好,英语教研组长陈美各老师随即组织全体英语教师一起帮上研讨课的陈美各和张露丹两位教师进行磨课。
每逢佳节
倍思亲
组内教师积极响应,及时深入课堂听课,认真做记录,课后每个听课老师都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求课堂的完整性与真实性。
每逢佳节
倍思亲
张老师和陈老师也根据大家提出的建议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环节,并进行重建。重建课堂之后,组内教师再进行听课评课,大家再次提出意见和建议。这样磨课的过程持续了三天,过程虽然忙碌,却很充实,在此过程中,无论是上研讨课的老师还是听课评课的老师都或多或少地得到了锻炼与成长,这样的分享与交流会持续进行下去,我们也会坚持把“新基础教育”做实,让自己取得更大进步,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9月25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张向众教授,莲华小学彭梦辉书记,先锋小学胡开炳校长莅临五华区外国语实验小学指导,与我校赵红坚校长,向虹书记,赵克娇副校长在英茂演播厅共同探讨交流。“新基础教育”共生体学校莲华小学,五华区外国语实验小学一起参与了本次研讨活动。
在本次研讨活动中,我校陈美各老师和二年级的学生们使用牛津友邻教材第一册,为大家带来了以Unit 1 What’s this? 为题的研讨课。
二年级的学生们在课堂上相互合作,积极活跃。
之后,我校张露丹老师和三年级学生为大家展示了牛津友邻教材二级Starter Lesson Four的教学过程。
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认真探索。
研讨课结束后,由应邀前来听课的张向众教授向陈老师和张老师提问,张向众教授对陈老师的课堂提出两个问题:一,在处理情境图片时目的是什么?二,进行教学设计时,如何考虑本单元与前后单元的关联?对张老师的课堂,张教授同样有两个问题:一是上完这堂课,学生有什么发展?二是教学过程中讲how many 和there are时用该教学方法的目的。
在场两位老师思考后作出了回答。
在专家评课环节,莲华小学杜老师指出了陈老师的课堂中值得继续发扬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陈老师的课堂常规优秀,指令清晰,小组活动更是提现了“新基础教育”中的重心下放。如果能将板书优化,突出重点词句,将育人价值融入整个情境活动中更能达到学科育人价值潜移默化的效果。
张老师的课堂中体现了“将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使用卡片贯穿课堂,课程结构有较强整体性。不足之处在于训练方法偏于机械,缺少情境。
张向众教授对在座教师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备课前要做好教材分析,考虑前后单元之间、教材不同册之间、教材不同版之间的关联。低段学生要敢说,肯说;二是要考虑到育人价值,学生能把学到的单词句子运用在生活中,就是“新基础教育”育人价值的体现;三,教学要站在学生立场去考虑,把学生起点、提升点、学习障碍都纳入思考范围中。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新基础教育”的理念不只靠学生来体现,更要靠老师去钻研。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也会不懈学习,继续改正,将“新基础教育”应用在课堂中。
来 源:五华区外国语实验小学
撰写人:郁金香 李思珏
推 送:杨俊东
时 间:2020年9月27日
往期精彩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五华区外国语实验小学):【生命·实践】“新”基础“心”起点五华外小英语学科研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