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简讯】云端教研促提升 线上学习共成长 【教研简讯】云端教研促提升 线上学习共成长](http://www.menghewh.com/wp-content/uploads/2022/05/3-1653536073.gif)
云端教研促提升 线上学习共成长
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绽春蕾。疫情虽然阻挡了出行的脚步,却阻挡不了我们教研的热情。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专家团队在后疫情时代的背景下,采用线上研讨的形式为五华区外国语实验小学和莲华小学的教研活动做出指导。
本次研讨活动五华区两所共生体学校共提供了四节研讨课。
莲华小学牛勇江老师执教的是二年级《简单相差关系》,李进涛老师执教的是三年级《复合部总关系》,两节课都是数量关系课型。课后吴老师对莲华小学呈现的两节课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了相应改进建议:
二年级《简单相差关系》。由常规积累的部总关系引入相差关系,建议沿用原题进行比较来提问相差量,引入5种提问方式从而丰富学生思维;老师在板书过程中,需要注意条件和问题的完整性;选择相差量为条件时,先选择确定表达再到不确定表达,学生由无意识对到有意识对,知道其错误原因,同时要讲清算式背后的道理……
![【教研简讯】云端教研促提升 线上学习共成长 【教研简讯】云端教研促提升 线上学习共成长](http://www.menghewh.com/wp-content/uploads/2022/05/7-1653536074.png)
结合二年级的相差关系,吴老师对一年级的相差关系如何呈现作了指导。
首先,一年级学两数相差问题学什么?1.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2.3个提问相差量的底线要求;3.解决问题的算理;4.数量关系的抽象表达。
其次,学生的学习困难。
第三,教学环节。
环节一:比较方法,对相差部分提问的表达。
环节二:枚举归纳,抽象数量关系。
环节三:开放中沟通比较,拓展提问。
最后,对一年级学生的指导。
![【教研简讯】云端教研促提升 线上学习共成长 【教研简讯】云端教研促提升 线上学习共成长](http://www.menghewh.com/wp-content/uploads/2022/05/0-1653536075.png)
外国语实验小学徐雪艳老师执教六年级了形运算《圆柱的体积》,田璟瑛老师执教了形概念《面积》。
课后吴老师先从整体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然后又针对两节课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针对《圆柱的体积》一课,吴老师提出老师备课要做到“思前”“想后”,“思前”:形知识的学习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学习方法不是一张白纸,是有基础的;“想后”:《圆柱的体积》后面是《圆锥的体积》的学习。
吴老师指出徐老师本次执教的课主要有两个问题:1.意识有开放,但实际开放度不够,问题设计开放度不够。2.矮化学生,把全课窄化为知识结构的学习,没有育人价值的体现,学生有思维上的“饥饿感”。
![【教研简讯】云端教研促提升 线上学习共成长 【教研简讯】云端教研促提升 线上学习共成长](http://www.menghewh.com/wp-content/uploads/2022/05/7-1653536075.png)
针对以上问题,吴老师给出建议:
1.要提升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今天两位老师执教的都是形知识,我们老师要明确形知识学习的逻辑,“体—面—体”,要让学生充分经历由面到体的过程,“体”是由平面图形经过平移和旋转得到的,圆柱和圆锥的概念要放到一起充分经历。
2.开放度的设计,三种转化思路:化体为面、化曲为直和化未知为已知。
接下来吴教授对《圆柱体积》这节课进行了环节重建。
环节一:类比长方体的体积,依据圆柱的产生过程,猜测圆柱体的体积。
环节二:类比圆面积,转化验证猜测。
环节三:灵活运用。
田老师执教的《面积》,吴教授指出了3个细节问题:1.教学环节、设计、教师语言不严谨;2.学生活动没有综合性;3.推进过程机械性。针对机械问题,吴教授指出要大问题设计。
![【教研简讯】云端教研促提升 线上学习共成长 【教研简讯】云端教研促提升 线上学习共成长](http://www.menghewh.com/wp-content/uploads/2022/05/10-1653536076.png)
吴教授对《面积》这节课进行了环节重建。
环节一:面积概念产生
环节二:比较两个面的面积大小
环节三:怎样测量一个图形的面积
![【教研简讯】云端教研促提升 线上学习共成长 【教研简讯】云端教研促提升 线上学习共成长](http://www.menghewh.com/wp-content/uploads/2022/05/1-1653536077.png)
上午线上教研活动结束之际,陶局对我们外小全体数学老师提出要求,备课要有育人价值,要想清楚需要激发学生的什么思维,要发展学生的什么能力,核心推进要有大问题设计,最后我们教学过程的环节线、活动线和学习线要融为一体。
线上教研活动结束后,赵校把自己对听、评课过程中的学习感悟进行了分享,并结合我们学校执教的两节课给我们所有数学老师提出要求。
一、要上精致和灵动的数学课。
首先,对教师而言,要有精准的语言,各环节间要有自然的过渡语,教学过程中要适时点拨,并且要有机智的评价。
其次,对学生而言,学生语言要有逻辑,表达要有自己的观点,记录要有方法,最重要的是学习要有结构。
二、要了解学生
要了解学生的“五知”(已知、未知、新知、潜知、难知),要分析育人价值,分析通过学习要培养学生的什么习惯、什么能力、什么思维。
三、在教学实践感悟和体会什么叫“经历体验”和“推进生长”。
![【教研简讯】云端教研促提升 线上学习共成长 【教研简讯】云端教研促提升 线上学习共成长](http://www.menghewh.com/wp-content/uploads/2022/05/3-1653536078.png)
师者有担当,教研在路上。经过本次线上教研活动,我校全体数学老师收获满满。首先,通过观摩课堂我们学习到了数量关系知识的课堂教学结构,和在教学环节中如何适时点拨和引导;其次,通过聆听吴教授的点评,我们外小数学老师对数量关系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结构都有了较清晰的认识。
来源:五华区外国语实验小学
文字:徐雪艳
照片:段雅娟
审核:田璟瑛
终审:杜艳芳
推送:杜艳芳
往期推荐
![【教研简讯】云端教研促提升 线上学习共成长 【教研简讯】云端教研促提升 线上学习共成长](http://www.menghewh.com/wp-content/uploads/2022/05/4-1653536078.gif)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五华区外国语实验小学):【教研简讯】云端教研促提升 线上学习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