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亲们眼含热泪
施甸县姚关镇姚关社区三组村民杨正兴激动地说:“看见桂海潮从舱里面出来,心里特别踏实。桂海潮是姚关人民的骄傲,是施甸人民的骄傲。”
桂海潮曾经的母校
施甸县一中和三中的师生们
也集中收看了直播
看到航天员桂海潮顺利出舱
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看到学长顺利返回,施甸县第一完全中学高一学生李自平此刻心潮澎湃,立志将向学长学习,追逐梦想。“他的回归像是一名英雄的凯旋,更像一名游子的归家。在往后的生活中我会像桂海潮一样,学习他向榜样汲取力量,也学习他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更要学习他艰苦奋斗,努力为了自己的梦想而不断地勇攀高峰。”
1986年
桂海潮出生在施甸的一个普通家庭
2003年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杨利伟成为中国飞天第一人
当时还是一名高二学生的桂海潮
第一次感受到航天的吸引力
两年后
桂海潮以第一志愿考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
桂海潮(右一)本科毕业合影
2017年
桂海潮报名参加航天员选拔
经过初选、复选、定选
三个阶段的重重筛选
桂海潮从约2500名候选对象中
脱颖而出
成为第三批18位预备航天员中的
4名载荷专家之一
也是唯一来自高校的载荷专家
今年5月30日
作为我国首位载荷专家的桂海潮
乘坐神舟十六号顺利出征
实现了从“追梦人”到“圆梦人”的蜕变
从小镇少年到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的载荷专家
桂海潮用30余年
不间断的热爱和努力
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航天梦
“桂老师让我更加确信
通过努力读书、奋斗
真的能够改变自己的人生”
“太空出差”
在桂海潮眼里更像一次探索之旅
神舟十六号出发前接受采访时
桂海潮说
我特别想把这次的任务
当成一个发现之旅
不光是有很多项要求比较高的操作内容
而且是有很多
可以探索和发现的乐趣在里面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桂海潮进行水下训练(2023年3月29日摄)。新华社发(徐部 摄)
作为载荷专家
桂海潮会在实验之余
和大家分享从太空上看到的地球
拍到的云卷云舒
分享“太空菜园”蔬菜的长势
还会在太空课堂里幽默风趣地授课
在桂海潮的学生眼中
他平易近人、喜欢鼓励学生
他严谨认真、学识渊博
办公室的书架上摆满了书籍
他发散思维强、看学术问题深刻
对所带的博士生耐心负责
他非常注重锻炼身体
胳膊有肌肉很结实
也鼓励学生们要多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他还喜欢练书法
在博士论文答辩的时候
自己用毛笔写了答辩公告
桂海潮准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公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
2023级博士生王世杰说
“自己刚上博士,
很多地方还没能跟上,
虽然桂老师很忙碌,
但每次开视频会议进行辅导的时间
都不少于一小时。
期待桂老师回来,
能和导师交流这半年的科研进展,
也期待导师分享“天上”的故事。”
“我想和桂老师一样,
也能有机会做一名航天员。”
“桂老师让我更加确信,
通过努力读书、奋斗,
真的能够改变自己的人生。”
桂老师带的北航2021级博士生朱航标说
END
初审:丁 锋
编审:罗凤莲
终审:王慧卿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五华科普):【亲切问候】快看!桂海潮给家乡来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