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苦拉古咖啡园
图源:“今日宾川”微信公众号
气候是咖啡种植的决定性因素,咖啡树只适合生长在热带或亚热带,所以南北纬25度之间的地带,最适合栽植咖啡。而这个咖啡生产地带,一般称为“咖啡带”或“咖啡区”。
保山比顿咖啡庄园的咖啡树结出红果
图源:新华社
但是,并非所有位于此区内的土地,都能培育出优良的咖啡树。咖啡树最理想的种植条件为:温度介于15℃—25℃的温暖气候,而且整年的降雨量必须达1500—2000毫米,同时其降雨时间,要能配合咖啡树的开花周期。当然,除了季节和雨量的配合外,还要有肥沃的土壤。由此可知,栽培高品质咖啡的条件相当严格,甚至可以说很苛刻。 而在云南,咖啡种植所有严格的标准都得到了满足,并且云南出产的咖啡以“浓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带果酸味”的独特品质闻名于世。云南咖啡种植主要在海拔900—1500米的热带亚热带区域,分布在普洱、保山、德宏、临沧、西双版纳等地。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云南咖啡种植面积、产量均占全国的98%以上,是中国最大的咖啡种植区。
种植历史悠久的云南咖啡,如今百尺竿头,向精品咖啡进军。 精品咖啡这一概念来自消费者对咖啡产品的新需求。随着消费者对咖啡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精品咖啡的概念在国际上出现,一套详密的精品咖啡生产流程随之形成。在种植端,从以往对咖啡果实成熟度无苛刻要求变为全红果采摘;在处理端,由水洗和日晒等传统处理法演变为厌氧发酵、厌氧慢速日晒等特殊处理法。 坐拥“天时地利”的云南咖啡,要想在走向精品化的过程中“出圈”,还需要在“种子到杯子”这个环节发力。
近年来, 云南省委、省政府将咖啡产业作为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重点产业加快发展。随着《关于推动咖啡精品率和精深加工率提升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的发布实施,云南咖啡努力做好提升精品率和精深加工率这篇文章,推动咖啡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在种植端,按照“适地适品适种”的基本原则,云南划定精品咖啡适宜种植区105万亩,推进咖啡从传统品种卡迪姆向瑰夏、铁皮卡、德热等优良品种更新换代。目前,已种植瑰夏、铁皮卡等优质品种12.6万亩,实现优质品种规模翻番。
农民采摘咖啡果
新华社记者江文耀 摄
针对咖啡水洗法加工鲜果产生污水这个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普洱、西双版纳产区在技术与设备上实现了突破。普洱产区通过微水加工技术,使咖啡水洗加工的耗水量由传统方法的每吨咖啡鲜果产生8吨污水降低到0.05吨。污水进一步处理或沉降分离后用于田间肥料,实现了循环利用。西双版纳产区苏可菲纳普文咖啡鲜果处理厂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实现了全流程机械化、节水化。 精品化之路不止于此。近年来,云南加快精品咖啡庄园建设,大力推进以咖啡为主题的农文旅融合发展。通过精品咖啡庄园建设和推广,云南力争打造产业发展的标杆示范,让游客和咖啡爱好者可以喝到精品咖啡、听到咖啡故事、体验咖啡文化。 目前,云南省咖啡精深加工呈现集聚发展、咖啡庄园建设势头旺、品牌与宣传双向发力等亮点。数据显示,2023年,云南的咖啡豆精品率达22%,比2022年提高8个百分点。按照《关于推动咖啡精品率和精深加工率提升若干政策措施》提出的发展路径,到2024年,云南将实现咖啡豆精品率达到30%,咖啡精深加工率达到80%,跻身全球重要的精品咖啡产区。
编审:罗凤莲
终审:王慧卿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五华科普):【热咨询】云南的第一棵咖啡树,竟是法国人种下的?